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根據原材料品質、設計強度等級、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藝對工作性能的要求,通過計算、試搜辛苦調整等步驟確定。進行配合比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總量應進行控制, C40 以下不宜大于400kg/m3;C40 ~ C50 不宜大于450 kg/m3; C60 及以上的非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00kg/m3,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30 kg/m30 配有鋼筋的混凝土結構,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其最大水膠比和單方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最小用最應符合設計要求。
2、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優質的粉煤灰、磨細礦渣粉或磁灰等礦物摻合料,用以提高其耐久性,改善其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其摻量宜根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過試驗確定,且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20% 。當混凝土中粉煤灰摻最大于30% 時,混凝土的水膠比不得大于0.45 ;在預應力混凝土及處于凍融環撓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摻量不宜大于20% ,且粉煤灰的含碳量不宜大于2% 。對暴露于空氣中的一般構件混凝土,粉煤灰的摻量不宜大于20% ,且單方混凝土膠凝材料中的硅酸鹽水泥用量不宜小子240kg。
3、對耐久性有較高要求的混凝土結構,試配時應進行混凝土和膠凝材料抗裂性能的對比試驗,并從中優選抗裂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4、混凝土中宜適量摻加外加劑,但宜選用質量可靠、穩定的多功能復合外加劑。
5、凍融環境下的混凝土宜采用引氣混凝土。凍融環境作用等級D級及以上的混凝土必須摻用引氣劑,并應滿足相應強度等級中最大水膠比和膠凝材料最小用量的要求;對處于其他環境作用等級的混凝土,亦可通過摻加引氣劑(含氣量不小于4% )提高其耐久性。混凝土抗凍性的耐久性指數( DF) 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范} (JTG/T B07 -0 1 )的規定。引氣混凝土的適宜含氣量和氣泡間距系數應符合規定。
6、對混凝土中總堿含量的控制,應符合規定。混凝土中的氯離子總含量,對鋼筋混凝土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質量的0.10% ;對預應力混凝土不應超過0.06% 。
7、混凝土的塌落度宜根據施工工藝的要求確定,條件允許時宜選用低塌落度的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