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前期施工中,由于材料使用不當、施工方法不規范、養護不足以及后期行車負載和其他人為、環境因素的影響,常會出現諸如空鼓、起皮、裂縫、露石子等質量問題。在進行修補時,必須根據具體的病害問題制定個性化的修補方案,以提升其強度、改善表面美觀度及增強抗凍融性能,從而迅速恢復通行,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水泥路面問題及其修補方法:
01、空鼓與起皮
原路面通過敲擊檢查,若聲音空洞,則說明存在空鼓。此時應標記空鼓區域,用電鎬或切割機去除,并清洗干凈。修補前確保路面濕潤且無明水,均勻涂抹界面劑,然后攤鋪修補砂漿,厚度控制在0.3cm~3cm。
02、接縫明顯
接縫處施工應盡量控制在10分鐘內完成,確保砂漿料飽滿平坦。使用消泡滾筒或穿釘鞋在剛攤鋪的砂漿上進行人工抹平,力求實現無縫對接。
03、厚度控制
使用帶齒刮板或鋁合金刮尺按標高刮平,確保整體平整度一致,外觀協調。
04、伸縮縫處理
在砂漿料攤鋪前,根據伸縮縫寬度選用合適的三合板、五合板或KT板擠塑板,裁成適當高度后嵌入伸縮縫中。待修補砂漿固化后取出,保留原有伸縮縫。
05、高低不平
施工前檢查路面高低差,如差異過大,先對低洼處進行砂漿填充至平整,再進行整體路面砂漿攤鋪。凸起部分可采用切割或打磨方式去除,確保與整體路面基本平齊。
06、坡度過大
砂漿攪拌不宜過稀,厚度控制在2-3cm。如厚度超過2cm,可分層攤鋪施工。
07、面層起泡
在砂漿攤鋪前,確保原路面充分灑水至飽和狀態,并涂抹界面劑封閉底層。嚴格控制砂漿用水量,避免過稀導致沉沙和面層起泡。
08、原路面裂縫過大
對于原路面存在的裂縫或裂紋(裂縫寬度≥2cm時,應提前擴縫處理),應提前鋪設玻璃纖維網格布,以防止底層裂紋反射到面層。面層砂漿攪拌不宜過干,避免干燥裂紋;攤鋪厚度應適中,避免過厚或過薄導致裂紋產生。
09、破損麻坑與起皮
使用角磨機對破損區域進行全方位打磨,特別是破損周邊,需打磨至露出新茬,以便修補砂漿更好地結合。